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养猪业有4000亿元降本空间,未来可实现无豆养殖

时间:2025-01-12 06:35:30 来源:时讯视界

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养猪业有4000亿元降本空间,全国秦英未来可实现无豆养殖_南方+_南方plus

3月6日,记者从牧原股份获悉,本空全国人大代表、可实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在今年两会带来关于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无建议。他指出,全国秦英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技术创新、代表豆养推进疾病净化、林养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猪业殖坚持绿色发展以及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有亿元降

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

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

据了解,2023年牧原通过技术创新,可实实现生猪头均成本下降139元,饲料中豆粕占比降至5.7%。当前国内养猪行业中,AG超玩会每头猪仍具有600元成本挖潜空间,全行业有超4000亿元的降本空间。

创新驱动,生猪成本可降600元/头

中国养猪业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从数量增长阶段到质量提升阶段,走向价值创造阶段。

秦英林认为,当前国内养猪业已进入质量提升阶段,企业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向下扎根,从技术元点出发,寻求突破,依靠创新驱动,提升养猪技术水平,保持竞争力,助推养猪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23年,牧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生猪头均成本下降139元。猪的生长潜力还可以深入挖掘,每头猪还有600元的降本空间,按照2023年7.27亿头生猪出栏量计算,全行业有超4000亿元的降本空间。这是所有养猪人的机会,是牧原努力的目标。

对标国际,从减豆向无豆

“对标全球养猪水平最先进的国家丹麦,我国养猪水平在产仔数、日增重、料比、成活率、产肉量、养殖成本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秦英林表示,当前国内生猪平均育肥料比为3.0,丹麦仅为2.52,相比之下我国每年多消耗4000万吨饲料。按照亩产500公斤粮食计算,相当于节省8000万亩土地的资源。

饲料中豆粕用量大,受技术水平影响,我国豆粕用量远比欧美国家高。国内饲料的豆粕占比可达17%,几乎是欧美国家的2-3倍。推进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能够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增强粮食安全保障。

据介绍,2021年,牧原向行业公开低豆日粮技术,带动行业减豆。同年,牧原联合西湖大学探索合成生物技术,预计未来可实现无豆养猪。2023年,牧原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5.7%。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推动下,我国饲料豆粕用量从17%下降至13%,但对标欧美水平还有下调空间。

疾病净化,建立“天网工程”

疾病是影响养猪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对标丹麦,中国养猪密度大,疫病环境复杂。非瘟发生以来,国内虽然探索出防控路径,但猪舍装备升级、检测防疫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对此,秦英林认为,要坚定不移推进疾病净化,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共建无疫区,打造高健康猪群,提高养猪生产效率,节约资源,生产高品质猪肉。

据了解,牧原通过成立兽医研究院,组建10000余人兽医团队,近五年累计投入48亿元,猪病检测投入11亿元,建设116个实验室,从元点深究疾病机理,打通疾病净化路径,建立覆盖与猪相关的151种病毒、181种病菌、27种寄生虫的“天网工程”。

绿色发展,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

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秦英林谈到,养猪业需要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养殖场粪肥资源利用和高标准农田充分结合,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

近年来,牧原在推进绿色养殖方面做出积极探索,收获众多成果。

一是节水。牧原运用智能饲喂、智能喷淋等系统,优化各环节用水量,实现用水精准控制,同时依托污水净化回用技术,用水量较行业减少1/3;二是减少空气损耗。牧原创新智能环控系统,每头猪空气用量达到行业水平的1/3,空气消耗减少2/3;三是除臭。牧原通过创新空气过滤猪舍,除尘处理、臭气处理均达99.9%,灭菌率超99%,2021年牧原向行业公开牧原猪舍减氨除臭技术;四是碳氮减排。2023年,牧原减排碳443.86万吨,减排氮8.04万吨;五是种养循环。近年牧原持续推行粪肥资源化利用,改善土壤,助农增收。

智能养猪,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数智化养猪,将推动养猪实现精细化管理。秦英林建议,应加快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以产业问题、企业需求为导向,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近年来,牧原在智能化养猪、数字化管理方面持续探索,通过创新空气过滤智能猪舍以及智能饲喂、智能环控、智能巡检、智能声音监测等智能装备,从住、吃、环境、健康管理等全面提升智能养猪水平。

据悉,当前牧原已搭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数字平台,以此管理300余家子公司、150余个饲料厂、1104个养猪场、10个屠宰厂,生产过程数字化,每天产生10亿条数据,高效共享,实现高效决策和精细化管理。

【策划统筹】彭进 吴昊晖

【作者】刘鑫

【来源】南方农村报

推荐内容